注冊賬號 | 忘記密碼
心態篇——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一、聽黨話,跟黨走
1.在對待黨和國家事業上始終保持進取之心,在對待人民賦予權力上始終保持敬畏之心,在對待個人名利地位上始終保持平常之心。——習近平
2.黨員干部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必須養成靜心致學的好習慣,必須培育求真務實的硬作風,必須具有寬容淡泊的大胸襟,必須鍛造達觀向上的好品質。——黨建網
3.以“空杯心態”對待學習,以“大海心態”對待工作,以“蓮花心態”對待生活。——黨建網
4.正確對待組織,常懷感恩之心;正確對待領導,常懷理解之心;正確對待他人,常懷友善之心;正確對待自己,常懷平常之心;正確對待崗位,常懷進取之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5.時刻秉持牢記宗旨,不辱使命的“初心”;滴水穿石,鐵杵成針的“恒心”;不拘一格,求新求變的“創心”。——黨建網
6.虛起來,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鄧小平
7.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周恩來
8.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毛澤東
二、有文化,我不怕
1.人才是壓出來的,高效率是嚴出來的。
2.閑時靜心思己過,他日清正無是非。
3.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4.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5.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
6.最慘的破產就是喪失自己的熱情。
7.世界如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
8.水果不僅需要陽光,也需要涼夜。寒冷的雨水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陶冶不僅需要歡樂,也需要考驗和困難。
9.每場悲劇都會在平凡的人中造就出英雄來。
10.我可以拿走人的任何東西,但有一樣東西不行,這就是在特定環境下選擇自己的生活態度的自由。
11.結局很美妙的事,開頭并非如此。
12.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
13.我們對自己抱有的信心,將使別人對我們萌生信心的綠芽。——拉羅什富科
14.信心比天才重要。
15.先相信自己,然后別人才會相信你。——羅曼·羅蘭
16.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蕭伯納
17.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決。——愛默生
18.人必須有自信,這是成功的秘密。——卓別林
19.缺乏信心并不是因為出現了困難,而出現困難倒是因為缺乏信心。
20.能夠使我飄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但丁
21.決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列夫·托爾斯泰
23.哥倫布發現了一個世界,卻沒有用海圖,他用的是在天空中釋疑解惑的“信心”。
三、講故事,長見識
1.王若飛獄中堅持鍛煉:王若飛是中國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1931年在歸綏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在獄中一面堅持斗爭,一面堅持鍛煉身體。他自編了一套體操:伸腿、彎腰、曲臂、跑步、跳躍,每次非要練到渾身大汗才肯罷休。難友們覺得王若飛是個怪人:認為一個共產黨的大干部在國民黨監獄里,哪有活著出去的希望呢?鍛煉身體干啥?由于王若飛每天堅持健身活動,從不間斷,終于征服牢獄中的惡劣環境,戰勝了死亡的威脅,保持了健康的身體,當他被黨組織營救出獄后,便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革命斗爭。
2.魯迅名字的由來:魯迅的好友許壽裳問魯迅說:“你用‘魯迅'這個名字,可有什么講究?”魯迅回說,用這個名字的原因之一,是取愚魯而迅速之意。他說,自己比較笨拙,無論做學問或者干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較好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更加勤勉,才能在一定時間內,收到和別人一樣的效果。
3.孫冶方堅持研究:孫冶方同志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也是一個追求真理的光輝典范。1956年,他發表了題為《把計劃和統計放在價值規律基礎上》的著名論文,被指責為“宣傳修正主義觀點”。他沒有退縮,而是更加刻苦地鉆研、調查,著手《社會主義經濟論》這一巨著的寫作。1964年的“四清”運動中,他被撤去職務,遣送下鄉勞動。“文化大革命”一開始,他又成為“重點斗爭對象”。但他對此早有準備,他說:“名譽毀了,人毀了,但觀點絕不改變,我要堅持到底。”
4.談遷高齡著書:明朝時期,浙江海寧人談遷,是個窮秀才。29歲開始編史,因為買不起書,就四處求人,借書抄寫。有時為了查閱一點材料,自帶干糧行走一百多里。他努力了27年,六易其稿,終于寫成一部巨著。此時談遷已經56歲了。可是有一天夜里,這部書稿卻被人偷走了。談遷傷心地大哭了一場。別人都以為他這下將一蹶不振,不料他第二天便挽起袖子又干了起來,他又花了整整十年光景,終于寫成第二遍書稿,就是后來問世的《國榷》。此時的談遷已經白發蒼蒼、老態龍鐘了。他高興地對人說:“雖死而瞑目矣!”
5.司馬遷忍辱負重終著《史記》:漢朝的司馬遷,出生在史官家庭。他從10歲那年起,就在父親的指導下閱讀《尚書》、《左傳》、《國語》等儒家經典和史書,下決心要繼承父親的事業。他從20歲起,努力去進行社會實踐,到全國各地去游歷,訪求名山大川,調查歷史上發生過重大事件的遺跡和遺聞軼事,為繼承父親的事業、撰寫史書作準備。可是一件不幸的事情突然降臨到司馬遷頭上,他的好朋友李陵在跟匈奴作戰中戰敗被俘,投降了。他替李陵說了幾句話,觸怒了漢武帝,因而遭受宮刑。不幸的遭遇,使司馬遷精神受到極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殺,但身心備受摧殘、忍辱生活的司馬遷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他決心以殘燭之年,完成父親要他完成的史書。從此他埋首奮發著述,終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中家之言”的巨著——《史記》。
6.匡衡鑿壁偷光: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出生在貧苦農民家庭,生活非常困難。他小小年紀就去給人家干活,掙點錢來養家糊口,他白天利用在田間地頭休息的時候讀書,時間不夠用,很想再用晚上的時間多讀點書,可是他家點不起燈燭,無法實現這個愿望。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鄰居家里夜夜燈燭輝煌,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晝一般。于是匡衡就在自家墻上鑿了一個洞,借著從洞中透過來的鄰居家的燈光讀書。這就是“鑿壁偷光”的故事。匡衡就這樣在困難的環境中刻苦奮斗,利用這樣的辦法讀完了《詩經》等儒家經典,在青年時代就成了一個十分有名的學者。后來匡衡通過考試做了官,與他同時的學者都紛紛上書皇帝,說匡衡的學問舉世無雙,應當重用。皇帝接受了大家的意見,一步步地提升匡衡,最后讓他當了丞相。匡衡在艱難的環境中發憤用功而成才,為漢朝的政治文化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四、陜西情,身邊事
1.李智華失去雙臂仍積極面對人生:李智華,女,漢族,1984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陜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151號盛世太白小區居民,勵志講師。李智華年幼時家中發生意外火災,僅有100天的李智華被搶救出火海后,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永遠失去了雙臂,頭及左臉頰也留下了永久的傷痕。家庭貧寒的李智華,又偏偏失去了雙手。對于她個人而言,是順從命運的安排還是與命運抗爭,她選擇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夠通過奮斗做到和常人一樣。
2000年9月,她和姐姐到包頭市學習。艱苦的環境磨練出了李智華的意志,也賦予了她一顆善良的心。李智華得知一位同學因家貧面臨失學時,她和姐姐每月堅持以這位同學的名義,向同學家寄20元錢。2003年非典爆發,哥哥給她郵寄來300元,可李智華卻把這筆錢給同學們購買了防護用品。
李智華說自己是不幸的,因為她從小失去雙臂成為殘疾人;同時她也是幸運的,因為有那么多愛心人士都在關愛和幫助著她的學習生活。李智華就讀的學校,對于社會給予自己的資助,李智華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回報著大家。2006年7月,李智華被一家單位聘用后,每月能掙1000元工資,得知一位13歲女孩患白血病時,李智華暗中將自己的首月工資全部打入女孩住院賬戶,作為治療費用。
2006年李智華參加了國家的專升本考試,在幾百考生的競爭中,再度考上了本院的本科。李智華在讀大學期間一直專注于青少年素質教育,畢業后一直致力于青少年的素質教育及心理健康。已是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的她,同時也是中科院青少年心理健康與治療專業的研究生。
2.李文強身患重病,卻成為健康守護人:李文強,男,中共黨員,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石柱鎮人,現為銅川市耀州區石柱鎮光明村村醫。李文強是先天性大骨節病患者,不到一米五的個頭,76斤的體重,卻肩扛著耀州區石柱鎮光明村205戶、786人的醫療保健和公共衛生服務的重擔。他20年如一日,創造了年診治1200多名患者、出診上門服務達30%的記錄,雖然家境貧困,卻為鄉親減免醫藥費數萬元,被群眾們親切的稱為“光明村健康守護人”。
1995年,李文強衛校畢業后,開辦了光明村衛生室。他說:“我們那山大溝深,路不好走,要到鎮衛生院看病實不容易,很多村民因為小病得不到及時治療耽擱了,我就是想為鄉親們看個小病。”他腿腳不好,走路要靠拐杖,但是他不論春夏秋冬,也不管刮風下雨,從來沒有耽誤過一個病人。為了病人及時得到治療,他騎著摩托車不知摔了多少次。平日里,李文強騎著改裝的摩托車,拄著村民專為他定做的拐杖,穿梭在光明村的上村下院。
村民生病了,只要吃藥能治好的病,他從來不給輸液,三天的藥費從來都是兩三塊錢。他以殘缺的身體、平凡的心態,演繹了不平凡的人生,把一腔仁愛灑在了養育自己的家鄉,印在了鄉親們的心里。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醫者仁心,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聯系我們:
更多考試信息請關注:陜西志遠教育官網(www.heng-ji.com)
微信公眾號:sxzyedu
QQ:623813217
志遠教育,讓您的起點與眾不同!祝各位親愛的考生圓夢2024!
課程推薦:
志遠教育官網
微信二維碼
Copyright ? 陜西志遠鴻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