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賬號 | 忘記密碼
2.三峽電站是世界上總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輸變電工程承擔著三峽電站全部機組電力送出任務。三峽電站有力支持了華東、華中、廣東等地區電力供應,成為我國重要的大型清潔能源生產基地。3.2020年11月15日,三峽工程2020年發電量達到1031億千瓦時,打破了此前南美洲伊泰普水電站于2016年創造并保持的1030.98億千瓦時的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世界紀錄。4.三峽集團白鶴灘水電站左岸地下廠房最后一倉混凝土澆筑完成,標志著世界最大的地下廠房全線封頂。白鶴灘水電站是全球在建最大的水電工程,裝機總容量1600萬千瓦。5.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市南津關,全長193千米,沿途兩岸奇峰陡立、峭壁對峙,自西向東依次為瞿塘峽、巫峽、西陵峽。6.開發歷史:1918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1950年2月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著手開展長江的綜合治理。1970年12月26日,長江葛洲壩工程批準興建,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建設三峽工程作實戰準備。1994年1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國內要聞
一、習近平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應美國總統拜登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晚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并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氣候變化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面對全球環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難,國際社會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動,共商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之策,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勇于擔當,勠力同心,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應該以自然為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二是堅持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要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摒棄以犧牲環境換取一時發展的短視做法。大力推進經濟、能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三是堅持系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態系統。要按照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從而達到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的目標。四是堅持以人為本。要探索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消除貧困的協同增效,在綠色轉型過程中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增加各國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是堅持多邊主義。要堅持以國際法為基礎、以公平正義為要旨、以有效行動為導向,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遵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目標和原則。中方歡迎美方重返多邊氣候治理進程,期待同包括美方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共同為推進全球環境治理而努力。六是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要充分肯定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所作貢獻,照顧其特殊困難和關切。發達國家應該展現更大雄心和行動,同時切實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支持。習近平強調,中國將生態文明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中方宣布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需要中方付出艱苦努力。中國正在制定碳達峰行動計劃,廣泛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中國將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習近平指出,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中方將在今年10月承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邁上新臺階。中方通過多種形式的南南務實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中方還將生態文明領域合作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內容,持續造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各國人民。習近平指出,氣候變化帶給人類的挑戰是現實的、嚴峻的、長遠的。我堅信,只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人類必將能夠應對好全球氣候環境挑戰,把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留給子孫后代。與會領導人表示,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需要全球合力應對。應該迅速采取行動,進一步加大減排力度,加強技術創新,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更大增長空間,實現綠色、更可持續發展,保護好人類共同的星球,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造福子孫后代。支持昆明《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取得成功。要更加關注脆弱國家和群體,發達國家要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資金和技術支持,幫助他們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丁薛祥、楊潔篪、王毅、何立峰等參加。 二、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通知指出,《條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黨章為根本依據,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對高校基層黨組織工作作出全面規范,是新時代高校黨的建設的基本遵循。《條例》的修訂和實施,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教育強國,具有重要意義。通知要求,各級黨委(黨組)要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把高校黨的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來抓,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健全高校黨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推動高校黨的建設與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深度融合,以高質量的黨建引領推動高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實現高質量發展。要認真學習宣傳和貫徹《條例》,使高校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師生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深入領會《條例》精神,全面掌握《條例》內容,嚴格遵守和執行《條例》規定。中央組織部、教育部黨組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督促指導,確保《條例》得到有效貫徹落實。各地區各部門在執行《條例》中的重要情況和建議,要及時報告黨中央。 三、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為進一步健全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更好解決職工醫保參保人員門診保障問題,切實減輕其醫療費用負擔,制定《意見》。《意見》提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加快醫療保障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將門診費用納入職工醫保統籌基金支付范圍,改革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逐步減輕參保人員醫療費用負擔,實現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意見》從五個方面提出了建立健全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具體舉措。一是增強門診共濟保障功能。建立完善職工醫保普通門診費用統籌保障機制,逐步將多發病、常見病的普通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支付范圍。普通門診統籌覆蓋職工醫保全體參保人員,政策范圍內支付比例從50%起步,可適當向退休人員傾斜。逐步擴大由統籌基金支付的門診慢性病、特殊疾病病種范圍,將部分治療周期長、對健康損害大、費用負擔重的疾病門診費用納入共濟保障。同步完善城鄉居民醫保門診統籌。支持參保人員持外配處方在定點零售藥店結算和配藥。探索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保障范圍。二是改進個人賬戶計入辦法。在職職工個人賬戶由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計入,計入標準原則上控制在本人繳費基數的2%,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全部計入統籌基金。退休人員個人賬戶原則上由統籌基金按定額劃入,劃入額度逐步調整到統籌地區根據《意見》實施改革當年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增加的統籌基金主要用于門診共濟保障,提高門診待遇。三是規范個人賬戶使用范圍。個人賬戶主要用于支付參保人員在醫保政策范圍內自付費用。可以用于支付參保人員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以及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耗材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費用。探索個人賬戶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等的個人繳費。依法規范不屬于醫保保障范圍的支出。四是加強監督管理。嚴格執行醫保基金預算管理制度,加強基金稽核和內控制度建設。加強對個人賬戶使用、結算等環節的審核。強化對醫療行為和醫療費用的監管,嚴厲打擊欺詐騙保行為。推進門診費用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協同推動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五是完善與門診共濟保障相適應的付費機制。對基層醫療服務可按人頭付費,積極探索將按人頭付費與慢性病管理相結合;對日間手術及符合條件的門診特殊病種,推行按病種或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科學合理確定醫保藥品支付標準。《意見》要求,各省級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建立協調機制,抓好工作落實,在2021年12月底前出臺實施辦法,指導各統籌地區結合本地實際,細化政策規定,可設置3年左右的過渡期,逐步實現改革目標。要注重宣傳引導,準確解讀政策,大力宣傳醫療保險共建共享、互助共濟的重要意義,積極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四、截至4月22日24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4月2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9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上海5例,廣東5例,云南3例,浙江2例,重慶2例,四川2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6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619人,重癥病例與前一日持平。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254例(其中重癥病例5例),現有疑似病例2例。累計確診病例5568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5314例,無死亡病例。截至4月22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306例(其中重癥病例5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85624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90566例,現有疑似病例2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004821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793人。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癥狀感染者24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轉為確診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解除醫學觀察7例(境外輸入6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324例(境外輸入312例)。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12853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1718例(出院11316例,死亡209例),澳門特別行政區49例(出院49例),臺灣地區1086例(出院1041例,死亡11例)。歷史上的今天一、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從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里出現了一個新的軍種——人民海軍。1989年2月17日,中共中央軍委批準以1949年4月23日成立華東軍區海軍的日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成立日。 二、1975年4月23日,南越內閣辭職,美國總統宣布越南戰爭結束。1954年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后,美國逐漸取代法國對越南南方進行殖民統治。為了阻撓越南統一,長期霸占南方,1961年,美國發動了由美國軍事顧問指揮南越傀儡軍的”特種戰爭”,后來又派部隊到越南南方直接參戰。結果,美偽集團在戰場上遭到修重的失敗,被迫于1973年1月27日在巴黎簽訂《關于在超前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美軍撤出越南南方以后,南方傀儡集團破壞《巴黎協定》,拒絕實現民族和睦,蠶食越南南方解放區。1975年3月,越南軍民發動春季攻勢;1975年4月23日,南越傀儡集團內閣宣告辭職,美國總統福特宣布越南戰爭結束。 三、1975年4月23日,錫金被并入印度。1890年錫金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50年又成為印度的保護國,1973年4月,印度開進錫金,接管了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翌年7月又使錫金議會通過《政府法》,規定錫金政府可參加印度的政治機構。9月印度議會又通過憲法,規定錫金為印度的“聯系邦”,1975年4月,印度政府再次出動軍隊解散錫金的王宮衛隊,軟禁國王并使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黜國王,4月23日印度議會通過決議把錫金變成印度的一個“邦”。 四、1980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廢除干部終身制。1980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關于喪失工作能力老同志不當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候選人的決定》,決定指出,為了使出席中共十二大的代表和大會選舉的中央委員會,有相當比例的年富力強的同志,使黨的領導機構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繁重任務的需要,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長期連續性,中央決定,凡年事已高,喪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同志,不能當中央的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員會候選人。這是廢除實際上存在的干部職務終身制和逐步更新領導班子的一項重要步驟。 五、1995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譯“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于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閱讀和寫作。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靈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圣喬治節”。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每年的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國外要聞一、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22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達143445675例。世衛組織網站最新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2日18時02分(北京時間23日零時02分),全球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874381例,達到143445675例;死亡病例增加14033例,達到3051736例。 二、歐盟:歐盟委員會21日提出一套人工智能的法律框架,以期對人工智能的應用進行規范和限制,保護人們日常生活和正當權利不受侵害。 三、美國:美國航天局21日說,“毅力”號火星車首次在火星上利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制成氧氣。這是人類首次在地外行星制氧。 美國國會眾議院22日通過一項使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成為美國第51個州的法案。美國輿論普遍認為,該法案將很難在國會參議院過關。 四、俄羅斯: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里·羅戈津21日宣布,如果總統普京批準,俄羅斯準備開始建造自己的空間站,爭取到2030年讓它升空。 五、日本:東京奧運會七人制橄欖球測試賽22日在東京體育場舉行,這是自去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東京奧組委舉行的第一場公開的測試賽。 六、新加坡:新加坡政府22日宣布,將禁止近期有印度旅行史的非新加坡居民入境,不論對方持有長期還是短期簽證。 七、以色列:以色列國防軍22日發表聲明說,南部內蓋夫地區當天凌晨遭到一枚來自敘利亞的地對空導彈襲擊,作為回應,以軍打擊了敘利亞多個軍事目標。 八、埃及:中國科興公司與埃及VACSERA公司的代表21日分別在北京和開羅舉行關于中國新冠疫苗在埃及本地化生產合作協議簽署儀式。 九、敘利亞:敘利亞22日通過世界衛生組織主導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獲得20.3萬劑新冠疫苗。 十、乍得:乍得總統府網站21日公布《過渡憲章》,這一《過渡憲章》由乍得軍事過渡委員會批準,是乍得在18個月過渡期的基本法。 十一、捷克:捷克外交部22日宣布,鑒于俄方對捷方提出的允許捷使館人員返回俄羅斯的要求未作出回應,捷方決定將俄駐捷使館人員的數量限制在與捷克駐俄使館人員相當的水平。地方要聞一、北京:考古題材文化項目《何以中國》22日在京啟動。這是一部立足于考古實證、歷史演進、文明溯源的紀錄片。 從國家開發銀行獲悉,為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國開行今年全年將發放不低于4000億元貸款。 二、上海:“2020年上海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發布儀式21日在滬舉行。陸建華、林龍全、蘇志平、孫雁、胡文瑾、余美香、劉觀錫、袁倍麗、吳偉良、王春歡等10位優秀社區工作者獲得殊榮,這也是上海首次評選“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 三、山東:22日從相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第56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將于5月21日至23日在青島舉行,展覽展示面積將達10萬平方米,這將是歷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中展位數量最多、參展企業最多、展示產品覆蓋面最廣的一屆博覽會。 四、福建:22日上午,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云上峰會”平臺發布暨上線開通儀式在福州舉行。峰會以“激發數據要素新動能,開啟數字中國新征程”為主題。作為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峰會專門打造“云上峰會”平臺,在線上展示峰會資訊、峰會論壇、數字中國創新大賽等峰會活動。
一、習近平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應美國總統拜登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晚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并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氣候變化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面對全球環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難,國際社會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動,共商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之策,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勇于擔當,勠力同心,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應該以自然為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二是堅持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要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摒棄以犧牲環境換取一時發展的短視做法。大力推進經濟、能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三是堅持系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態系統。要按照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從而達到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的目標。四是堅持以人為本。要探索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消除貧困的協同增效,在綠色轉型過程中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增加各國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是堅持多邊主義。要堅持以國際法為基礎、以公平正義為要旨、以有效行動為導向,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遵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目標和原則。中方歡迎美方重返多邊氣候治理進程,期待同包括美方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共同為推進全球環境治理而努力。六是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要充分肯定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所作貢獻,照顧其特殊困難和關切。發達國家應該展現更大雄心和行動,同時切實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支持。習近平強調,中國將生態文明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中方宣布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需要中方付出艱苦努力。中國正在制定碳達峰行動計劃,廣泛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中國將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習近平指出,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中方將在今年10月承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邁上新臺階。中方通過多種形式的南南務實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中方還將生態文明領域合作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內容,持續造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各國人民。習近平指出,氣候變化帶給人類的挑戰是現實的、嚴峻的、長遠的。我堅信,只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人類必將能夠應對好全球氣候環境挑戰,把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留給子孫后代。與會領導人表示,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需要全球合力應對。應該迅速采取行動,進一步加大減排力度,加強技術創新,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更大增長空間,實現綠色、更可持續發展,保護好人類共同的星球,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造福子孫后代。支持昆明《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取得成功。要更加關注脆弱國家和群體,發達國家要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資金和技術支持,幫助他們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丁薛祥、楊潔篪、王毅、何立峰等參加。
二、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通知指出,《條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黨章為根本依據,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對高校基層黨組織工作作出全面規范,是新時代高校黨的建設的基本遵循。《條例》的修訂和實施,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教育強國,具有重要意義。通知要求,各級黨委(黨組)要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把高校黨的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來抓,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健全高校黨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推動高校黨的建設與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深度融合,以高質量的黨建引領推動高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實現高質量發展。要認真學習宣傳和貫徹《條例》,使高校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師生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深入領會《條例》精神,全面掌握《條例》內容,嚴格遵守和執行《條例》規定。中央組織部、教育部黨組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督促指導,確保《條例》得到有效貫徹落實。各地區各部門在執行《條例》中的重要情況和建議,要及時報告黨中央。
三、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為進一步健全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更好解決職工醫保參保人員門診保障問題,切實減輕其醫療費用負擔,制定《意見》。《意見》提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加快醫療保障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將門診費用納入職工醫保統籌基金支付范圍,改革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逐步減輕參保人員醫療費用負擔,實現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意見》從五個方面提出了建立健全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具體舉措。一是增強門診共濟保障功能。建立完善職工醫保普通門診費用統籌保障機制,逐步將多發病、常見病的普通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支付范圍。普通門診統籌覆蓋職工醫保全體參保人員,政策范圍內支付比例從50%起步,可適當向退休人員傾斜。逐步擴大由統籌基金支付的門診慢性病、特殊疾病病種范圍,將部分治療周期長、對健康損害大、費用負擔重的疾病門診費用納入共濟保障。同步完善城鄉居民醫保門診統籌。支持參保人員持外配處方在定點零售藥店結算和配藥。探索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保障范圍。二是改進個人賬戶計入辦法。在職職工個人賬戶由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計入,計入標準原則上控制在本人繳費基數的2%,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全部計入統籌基金。退休人員個人賬戶原則上由統籌基金按定額劃入,劃入額度逐步調整到統籌地區根據《意見》實施改革當年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增加的統籌基金主要用于門診共濟保障,提高門診待遇。三是規范個人賬戶使用范圍。個人賬戶主要用于支付參保人員在醫保政策范圍內自付費用。可以用于支付參保人員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以及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耗材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費用。探索個人賬戶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等的個人繳費。依法規范不屬于醫保保障范圍的支出。四是加強監督管理。嚴格執行醫保基金預算管理制度,加強基金稽核和內控制度建設。加強對個人賬戶使用、結算等環節的審核。強化對醫療行為和醫療費用的監管,嚴厲打擊欺詐騙保行為。推進門診費用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協同推動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五是完善與門診共濟保障相適應的付費機制。對基層醫療服務可按人頭付費,積極探索將按人頭付費與慢性病管理相結合;對日間手術及符合條件的門診特殊病種,推行按病種或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科學合理確定醫保藥品支付標準。《意見》要求,各省級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建立協調機制,抓好工作落實,在2021年12月底前出臺實施辦法,指導各統籌地區結合本地實際,細化政策規定,可設置3年左右的過渡期,逐步實現改革目標。要注重宣傳引導,準確解讀政策,大力宣傳醫療保險共建共享、互助共濟的重要意義,積極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四、截至4月22日24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
4月2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9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上海5例,廣東5例,云南3例,浙江2例,重慶2例,四川2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6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619人,重癥病例與前一日持平。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254例(其中重癥病例5例),現有疑似病例2例。累計確診病例5568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5314例,無死亡病例。截至4月22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306例(其中重癥病例5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85624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90566例,現有疑似病例2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004821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793人。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癥狀感染者24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轉為確診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解除醫學觀察7例(境外輸入6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324例(境外輸入312例)。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12853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1718例(出院11316例,死亡209例),澳門特別行政區49例(出院49例),臺灣地區1086例(出院1041例,死亡11例)。
歷史上的今天
一、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從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里出現了一個新的軍種——人民海軍。1989年2月17日,中共中央軍委批準以1949年4月23日成立華東軍區海軍的日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成立日。
二、1975年4月23日,南越內閣辭職,美國總統宣布越南戰爭結束。
1954年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后,美國逐漸取代法國對越南南方進行殖民統治。為了阻撓越南統一,長期霸占南方,1961年,美國發動了由美國軍事顧問指揮南越傀儡軍的”特種戰爭”,后來又派部隊到越南南方直接參戰。結果,美偽集團在戰場上遭到修重的失敗,被迫于1973年1月27日在巴黎簽訂《關于在超前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美軍撤出越南南方以后,南方傀儡集團破壞《巴黎協定》,拒絕實現民族和睦,蠶食越南南方解放區。1975年3月,越南軍民發動春季攻勢;1975年4月23日,南越傀儡集團內閣宣告辭職,美國總統福特宣布越南戰爭結束。
三、1975年4月23日,錫金被并入印度。
1890年錫金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50年又成為印度的保護國,1973年4月,印度開進錫金,接管了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翌年7月又使錫金議會通過《政府法》,規定錫金政府可參加印度的政治機構。9月印度議會又通過憲法,規定錫金為印度的“聯系邦”,1975年4月,印度政府再次出動軍隊解散錫金的王宮衛隊,軟禁國王并使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黜國王,4月23日印度議會通過決議把錫金變成印度的一個“邦”。
四、1980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廢除干部終身制。
1980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關于喪失工作能力老同志不當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候選人的決定》,決定指出,為了使出席中共十二大的代表和大會選舉的中央委員會,有相當比例的年富力強的同志,使黨的領導機構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繁重任務的需要,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長期連續性,中央決定,凡年事已高,喪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同志,不能當中央的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員會候選人。這是廢除實際上存在的干部職務終身制和逐步更新領導班子的一項重要步驟。
五、1995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譯“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于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閱讀和寫作。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靈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圣喬治節”。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每年的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
國外要聞
一、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22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達143445675例。世衛組織網站最新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2日18時02分(北京時間23日零時02分),全球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874381例,達到143445675例;死亡病例增加14033例,達到3051736例。
二、歐盟:歐盟委員會21日提出一套人工智能的法律框架,以期對人工智能的應用進行規范和限制,保護人們日常生活和正當權利不受侵害。
三、美國:美國航天局21日說,“毅力”號火星車首次在火星上利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制成氧氣。這是人類首次在地外行星制氧。
美國國會眾議院22日通過一項使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成為美國第51個州的法案。美國輿論普遍認為,該法案將很難在國會參議院過關。
四、俄羅斯: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里·羅戈津21日宣布,如果總統普京批準,俄羅斯準備開始建造自己的空間站,爭取到2030年讓它升空。
五、日本:東京奧運會七人制橄欖球測試賽22日在東京體育場舉行,這是自去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東京奧組委舉行的第一場公開的測試賽。
六、新加坡:新加坡政府22日宣布,將禁止近期有印度旅行史的非新加坡居民入境,不論對方持有長期還是短期簽證。
七、以色列:以色列國防軍22日發表聲明說,南部內蓋夫地區當天凌晨遭到一枚來自敘利亞的地對空導彈襲擊,作為回應,以軍打擊了敘利亞多個軍事目標。
八、埃及:中國科興公司與埃及VACSERA公司的代表21日分別在北京和開羅舉行關于中國新冠疫苗在埃及本地化生產合作協議簽署儀式。
九、敘利亞:敘利亞22日通過世界衛生組織主導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獲得20.3萬劑新冠疫苗。
十、乍得:乍得總統府網站21日公布《過渡憲章》,這一《過渡憲章》由乍得軍事過渡委員會批準,是乍得在18個月過渡期的基本法。
十一、捷克:捷克外交部22日宣布,鑒于俄方對捷方提出的允許捷使館人員返回俄羅斯的要求未作出回應,捷方決定將俄駐捷使館人員的數量限制在與捷克駐俄使館人員相當的水平。
地方要聞
一、北京:考古題材文化項目《何以中國》22日在京啟動。這是一部立足于考古實證、歷史演進、文明溯源的紀錄片。
從國家開發銀行獲悉,為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國開行今年全年將發放不低于4000億元貸款。
二、上海:“2020年上海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發布儀式21日在滬舉行。陸建華、林龍全、蘇志平、孫雁、胡文瑾、余美香、劉觀錫、袁倍麗、吳偉良、王春歡等10位優秀社區工作者獲得殊榮,這也是上海首次評選“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
三、山東:22日從相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第56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將于5月21日至23日在青島舉行,展覽展示面積將達10萬平方米,這將是歷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中展位數量最多、參展企業最多、展示產品覆蓋面最廣的一屆博覽會。
四、福建:22日上午,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云上峰會”平臺發布暨上線開通儀式在福州舉行。峰會以“激發數據要素新動能,開啟數字中國新征程”為主題。作為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峰會專門打造“云上峰會”平臺,在線上展示峰會資訊、峰會論壇、數字中國創新大賽等峰會活動。
聯系我們:
更多考試信息請關注:陜西志遠教育官網(www.heng-ji.com)
微信公眾號:sxzyedu
QQ:623813217
志遠教育,讓您的起點與眾不同!祝各位親愛的考生圓夢2024!
課程推薦:
志遠教育官網
微信二維碼
Copyright ? 陜西志遠鴻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