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賬號 | 忘記密碼
1.“神舟”系列航天飛船
神舟飛船是中國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或優于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船。神舟號飛船是采用三艙一段,即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和附加段構成,由13個分系統組成。
神舟號飛船與國外第三代飛船相比,具有起點高、具備留軌利用能力等特點。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由專門為其研制的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發射基地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回收地點在內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航天著陸場。
編號
發射時間
返回時間
乘組
神舟一號
1999-11-20 06:30
1999-11-21 03:41
無人飛船
神舟二號
2001-01-10 01:00
2001-01-16 19:22
神舟三號
2002-03-25 22:15
2002-04-01 16:54
搭載模擬人
神舟四號
2002-12-30 00:40
2003-01-05 19:16
神舟五號
2003-10-15 09:00
2003-10-16 06:28
楊利偉
神舟六號
2005-10-12 09:00
2005-10-17 04:32
費俊龍、聶海勝
神舟七號
2008-09-25 21:10
2008-09-28 17:37
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神舟八號
2011-11-01 05:58
2011-11-17 19:32
神舟九號
2012-06-16 18:37
2012-06-29 10:03
景海鵬、劉旺、劉洋
神舟5號飛船是我國在無人飛船基礎上研制的我國第1艘載人飛船,乘有1名航天員,在軌運行1天。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飛行任務的主要目的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神舟八號無人飛船成功執行與天宮一號的首次自動空間交會對接任務,標志著中國成為繼蘇、美后第3個自主掌握次自動交會對接的國家,也標志著中國已經初步掌握了自動空間交會對接技術。
神舟九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3名航天員組成,其中1名為女航天員;飛船在軌飛行十余天,計劃安排飛船與天宮一號進行兩次交會對接,第一次為自動交會對接,第二次由航天員手動控制完成。時政考試微信公眾號整理發布!
2.“天宮”系列空間實驗室
(1)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它的發射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
2011年11月3日凌晨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時14分)與神舟九號對接成功。神舟十號飛船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完成自動交會對接。
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其歷史使命。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時政考試微信公眾號整理發布!
(2)天宮二號,即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繼天宮一號后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將用于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進行一系列空間試驗。
天宮二號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包括釋放伴飛小衛星,完成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的對接。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于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將與神舟十一號飛船對接。2016年10月19日3時3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2016年10月23日早晨7點31分,天宮二號的伴隨衛星從天宮二號上成功釋放。
2019年1月14日,天宮二號完成了伽馬射線暴瞬時輻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測,相關成果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
7月13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目前已完成全部拓展試驗,計劃于7月19日擇機受控離軌并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將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
3.“嫦娥”系列探月工程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并命名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1)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主要任務: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及物質類型的含量和分布;測量月壤厚度和評估氦-3資源量;以及地-月空間環境探測。在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后,于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
(2)2010年10月1日18時57分59秒“嫦娥二號”順利發射,“嫦娥二號”主要任務是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因此衛星上搭載的CCD照相機的分辨率將更高,其他探測設備也將有所改進。
(3)“嫦娥三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也是承前啟后的關鍵一步。它將實現我國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體軟著陸,開展著陸器懸停、避障、降落及月面巡視勘察。2013年12月14日成功軟著陸于月球雨海西北部,攜帶中國的第一艘月球車(玉兔號)。
(4)嫦娥四號探測器,簡稱“四號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它由著陸器與巡視器組成,巡視器命名為“玉兔二號”。作為世界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航天器,于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改二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時政考試微信公眾號整理發布!
(5)2019年1月14日,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表示,2019年年底前后將發射嫦娥五號。嫦娥五號主要科學目標包括對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與研究。
4.“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制的航天運載工具。長征運載火箭起步于20世紀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截至2019年12月27日,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飛行323次發射。
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后,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323次發射。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展共經歷了5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基于戰略導彈技術起步,主要包括CZ-1、CZ-2;
第二階段是按照運載火箭技術自身發展規律研制的火箭,包括CZ-3、CZ-3A系列、CZ-4系列;時政考試微信公眾號整理發布!
第三階段是為滿足商業發射服務而研制,典型代表是CZ-2E;
第四階段是為載人航天需要而研制的,如CZ-2F火箭;
第五階段是為適應環保及快速反應需要研制的運載火箭,如CZ-5系列、CZ-6系列、CZ-7系列、CZ-8系列、CZ-11系列等。
5.“天舟號”貨運飛船
天舟貨運飛船是中國正在研制的一款貨運飛船,主要用于對中國未來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提供補給支持。我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2017年4月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完成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
5.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我國自行研制開發的區域性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是繼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之后,全國第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計劃由35顆衛星組成,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27顆中地球軌道衛星、3顆傾斜同步軌道衛星。時政考試微信公眾號整理發布!
2007年4月14日,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2017年11月5日,中國第三代導航衛星順利升空,它標志著中國正式開始建造“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18年12月27日,北斗系統服務范圍由區域擴展為全球,北斗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2019年12月16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52、53顆北斗導航衛星。至此,所有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發射完畢,標志著北斗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6.其他空間科學衛星
(1).“風云”系列氣象衛星
1988年9月7日,中國用“長征4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風云一號”。這是中國自行研制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風云四號”是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第一代向第二代跨越的首發星,也是我國首顆把地球靜止軌道三軸穩定定量遙感衛星。
(2)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于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量子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其主要科學目標一是借助衛星平臺,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密鑰網絡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時政考試微信公眾整理發布!
(3).“悟空號”
我國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為人類帶來了多項成果:約28億高能宇宙射線,國際上精度最高的電子宇宙射線能譜,使人類第一次直接“看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處的“拐折”等
(4).“實踐十號”
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是我國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中唯一的返回式衛星,也是單次開展科學實驗項目最多的衛星
(5).“慧眼”
我國首顆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可實現我國在空間高能天體物理領域由地面觀測向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
(6).“實踐二十號”
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后,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323次發射。
實踐二十號衛星,這顆衛星是基于東方紅五號衛星(東五)公用平臺研制的實驗衛星。“東五”平臺是中國下一代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臺,技術指標國際領先,具有“高承載、高功率、高熱耗、高控制精度”的特點,主要滿足未來5至15年內通信、微波遙感和光學遙感等載荷對衛星平臺的需求。
練習題1.下列關于航天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風云”系列氣象衛星通過光纖實現與地面的數據傳輸
B.“玉兔”號月球車在月球上行走的動力驅動是電動車
C.“長征一號”屬于二級運載火箭
D.“北斗二號”屬于通信廣播衛星
【答案】B
【解析】A項,“風云”系列氣象衛星通過幾個不同波段的傳輸信道實現與地面的數據傳輸。光纖是有線的,不可能從衛星上連接到地球,錯誤。
B項,月球上沒有空氣,內燃機無法使用,同時月球光照充足,可以用太陽能電池提供電能,因此“玉兔”號月球車的動力驅動是電動車,正確。
C項,“長征一號”是為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而研制的三級運載火箭,錯誤。
D項,“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獨立開發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屬于通信衛星,但不屬于廣播衛星,錯誤。因此B項當選。
練習題2.2017年4月,我國首艘貨運飛船(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即將開啟空間站時代。
A.嫦娥一號
B.天宮一號
C.天舟一號
D.絲路一號
【答案】C
【解析】
A項錯誤,“嫦娥一號”是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B項錯誤,“天宮一號”是我國笫一個目標飛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C項正確,“天舟一號”是我國笫一艘面向空間站建造和運營任務全新研制的貨運飛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其成功發射,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笫二步的收官之作,標志著我國即將開啟空間站時代。
D項錯誤,“絲路一號”不是貨運飛船,而是科學試驗衛星,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升空。其主要任務是為西部地區及絲路沿線國家提供便捷穩定的增強導航和遙感影像服務,不是為宇宙空間探測。
故正確答案為C。
聯系我們:
更多考試信息請關注:陜西志遠教育官網(www.heng-ji.com)
微信公眾號:sxzyedu
QQ:623813217
志遠教育,讓您的起點與眾不同!祝各位親愛的考生圓夢2024!
課程推薦:
志遠教育官網
微信二維碼
Copyright ? 陜西志遠鴻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